
买保险,买的就个放心。
所以,买保险选大公司,选名气大的,顺理成章啊!
那么问题来了:测评出来的保险产品,看起来的确不错,但保险公司的名字怎么没听过呢?是不是不靠谱的小公司?
这是个好问题!
让我们回到问题的本质:怎么看一家保险公司靠不靠谱呢?
偿付能力,是保险业监管的核心指标之一。偿付能力充足,发生理赔时,保险公司才赔得起。
偿付能力每季度都要公开披露。
根据最新的公司披露数据,偿付能力充足率排名前十的保险公司分别为:三峡人寿、海保人寿、北京人寿、国富人寿、国宝人寿、爱心人寿、招商人寿、瑞华健康、华汇人寿、信美人寿。
前十当中,不知你听说过几个?
其实,这些公司大都是近几年成立的,业务处于起步阶段,业务量较小,对应企业的长期债务也较少,所以从数据层面会更亮眼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小公司”为打开市场,推出的产品性价比会比较高。等以后业务量上来了,表现很可能“泯然众人矣”。
前几年,由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和消费者组成的“保险公司服务评价委员会”,联合评出保险公司服务评级。
服务评级重点关注:消费者反映最强烈的销售、理赔、咨询、维权等问题,结合实际获赔率、投诉率等8类定量指标综合得出结果。
这也是我们最能切身体验到的环节,有一定参考价值。
最新的服务评级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寿险公司分别是: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太平人寿、泰康人寿、国华人寿、农银人寿、中信保诚、幸福人寿、交银康联、中荷人寿。
服务评价高的大多是老牌大公司,他们的后端建设能力和服务能力更胜一筹,这也算是选择大公司高溢价产品应该享受的服务吧!
《保险法》第九十二条:
“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
也就是说,如果保险公司经营不善,偿付能力等核心指标出现问题,且无法由外力来恢复正常,那么先由银保监会就介入托管,直接参与经营。
这下心里有底了吧!
保险公司在成立之初,会缴纳注册资本的20%作为偿还债务的保险金,其余情况不得挪用。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都是两亿起步的,这笔钱自然不是小数。
有人会说,保险公司不是不可以破产解散吗?
《保险法》第八十九条规定:
“保险公司因分立、合并需要解散,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解散,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后解散。”
通俗来讲就是,保险公司在理论上是允许破产倒闭的,但保险公司倒闭不代表原本的保单业务就终止了。
当然,开公司是为了挣钱的,保险公司本身也会进行再保险,分散风险。所以,我们的保单只要符合条款规定,就肯定能得到理赔。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把产品保什么和不保什么弄清楚,制订合理的期限额度规划,投保时如实告知,这比单纯比较公司大小有用得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