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箫文化是中国特有文化之一,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众多高校学生组织民族器乐社团,以笛会友,以箫传情; 许多文化组织举办竹笛展演系列活动,把听众带入或高山流水或生机勃勃的意境当中。笛箫不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它开始走入家家户户,消费者的注意力逐渐被传统的民族文化所吸引,这和笛箫本身的魅力以及民族感染力是分不开的。

后来,罗启培从网上得知杭州铜岭桥是著名的中国竹笛之乡,心向往之,一人来到了杭州。他看不清周遭,先是恐惧,然后归于平静,听到笛声的流动,看得见要走的每一步,这种独行的孤独,胜过一切鼓励。后来有幸跟随沈阳音乐学院教授周波老师学习笛艺,吹奏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越,激发了对竹笛的深层热爱,给予他坚定的信心和力量。因此,在短短几年内先后赞助协办了十几场笛箫艺术活动还有慈善助学活动,为的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像他儿时一样,家人不舍花钱让他们学艺术的孩童。罗启培坚信,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也可以成为振兴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栋梁。老一辈竹笛艺术家梁礼善老前辈曾在竹笛学会上肯定他说,天底下任何爱心善举都会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是中国竹笛之乡,年产中高档笛箫达200万支,全球竹笛80%产于中泰,举办了诸如笛子艺术夏令营,笛子演奏比赛,暑假大师班等活动。类似于中泰乡的竹笛文化产业链逐步拉长,竹笛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发展态势也随着时代发展而转变。或许未来正如罗启培所期待的那样,更多的笛箫制作厂家以及广大笛友们能发起更多弘扬中华笛箫文化的善举,为推动中国笛箫文化事业的普及发展,弘扬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民族文化奉献一份力量。
罗启培为自己树立了这样的从业理念:坚守传统工艺,恪守精工态度,探索工匠精神,弘扬笛箫文化!他说,笛箫首先作为乐器在使用,材质再好,外观再好,内在品质不达标,也只能作废处理。用于表现音乐的乐器的要求,好就是好,没有将就。很多时候宁可迟迟不寄出竹笛,也不愿意以次充好,虽然这犯了商业的大忌。苛刻严谨的要求始终无法做到每次都能如约交付,商业诚信与产品质量之间的选择,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后者。他感叹道:莫非天底下所有形式的交易都被视为做生意吗?他说,始终致力于塑造手艺人的形象,而不是商人。因此,商人忌讳的规矩始终没看得那么重,而是更注重每一个需要交付的作品。罗启培说以他目前对待笛箫制作的态度,不考虑再走商业化的企业发展道路,笛箫制作永远归属于民族手工艺行业。如今,他对于竹笛最初的热爱有增无减,反而愈演愈烈。他越发热爱的不仅是竹笛的表现艺术,还有中华民族沉淀千年的民族文化,从事笛箫制作,不仅仅是赖以谋生的事业,更是一份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
转载请注明出处。